在這個時代,一名創作者要面對哪些考驗?
假設一本書的印量是一千五百本,定價三百元,版稅以定價 10% 計算,姑且不論預付多少,出版社一次支付全數版稅,作者頂多只能拿到四萬五千元。這些錢可以花多久?作者又要花費多久時間才能完成下一本書?如果知名度夠,經常有邀稿,那麼一個字算 1 至 1.5 元好了,這樣未隨通貨膨脹而改變、數十年如一日的行情,要寫多少字才能夠達到現在生活最低標 22K 的水準?
於是,面對打算以文字維生的作者,出版社除了想辦法安排邀稿,多半也會協助作者進校園或特定場所演講,不僅可以打書(為版稅努力),也賺進生活費:每一場兩小時的演講,可以為他們拿到行情價三千兩百元的講酬,可以讓他們買到四十個八十元的便當,至少支撐十三天以上。那其他二十天呢?每年有十二個月,他們該怎麼度過?
如果志業無法持久,無法維持生活,是否會變成煉獄,每天接受來自「理想與麵包」的試探?
聽了這些,你還打算以文字維生嗎?